外交评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

  • 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人类命运共同体

    徐坚;

    总结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成就,对于新时代推动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范式创新,既要推陈出新,也要守正创新,注意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驾驭国际事务过程中形成的经典理论范式中汲取营养。推动新时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创新,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分析历史发展规律,深刻洞察历史大势,集中反映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彰显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责任担当,为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创新指明了正确方向,树立了崇高境界,提供了宏阔视野,昭示了新时代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

    2021年04期 v.38;No.191 1-20+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40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20 ]

  • 大国竞争升级下对冲战略的瓦解与延续——以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的对华政策为例

    查雯;

    面对崛起中的大国,很多中小国家选择了介于制衡与依附之间的对冲战略。已有文献指出,对冲战略的成功实施有赖于一定的条件,在大国全面竞争爆发的情况下,对冲将变得难以为继。然而,已有文献并没有明确对冲战略演变的具体机制,现实中不同中小国家对冲战略的延续性也存在广泛差异。要理解对冲战略的瓦解和延续,在考虑体系压力的同时,国内政治的传导与抑制机制同样不容忽视。国内社会偏爱一致性强的外交政策,这为对冲向制衡或依附转变提供了动力。但对冲战略的瓦解和延续,还取决于决策者自身的执政地位。决策者执政地位不稳,更有可能在外交政策上迎合国内社会,对冲瓦解的可能性较大。相反,决策者执政地位稳固,其成功维持对冲战略的可能性较大。澳大利亚、菲律宾、新加坡对冲战略的瓦解或延续,为这一分析框架提供了经验层面的证据。

    2021年04期 v.38;No.191 21-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3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9 ]
  • 从德国华为5G政策到中欧经贸关系的嬗变

    马骦;

    随着中国国家实力不断提升,欧盟开始将中国定位为经济和制度竞争者,其外资政策呈收紧趋势。从德国华为5G政策入手,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欧盟在对华经贸议题上的核心关切。面对美国拉拢盟友封锁华为的行动,德国在既无意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又追求战略自主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从实际利益出发,通过制度设计限制但不排除华为参与5G建设。对比同一时期德国对华为和国家电网的不同态度可以发现,德国出现了约束中国企业商业活动、阻挠企业"战略行为"的政策转向。国有企业、跨国并购以及有损德国技术和产业优势的交易更容易被判定为"战略行为",这种政策偏好也被德国延伸到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和欧盟外资政策法规建设之中。《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和《外国补贴法规草案》均反映出欧盟试图利用规范性权力在对等开放、竞争中立、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强势规范中国经济行为的诉求。中国企业应审慎制定拓展欧盟市场的策略,做好应对外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和反补贴审查的准备,避免因触及欧盟外资监管红线而导致海外利益受损。

    2021年04期 v.38;No.191 52-8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K]
    [下载次数:1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20 ]
  • 大国隐性军事竞争与中美冲突管控

    祁昊天;

    无论是历史案例,如近现代欧洲主要大国之间的军事博弈,还是现当代国际安全态势,如美苏冷战以及当前美国自我定位的大国竞争,军事竞争始终是大国博弈的重要维度。军事竞争的内涵、机制及影响是大国关系乃至地区和全球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因素。军事竞争与冲突的关系,特别是在何种情况下不同模式和状态的军事竞争更可能影响国家间安全体系的稳定性,是该议题的核心关切之一。本文通过融合技术、军事行动与国家战略层面的视角,基于大国军事能力动态差异、实力均衡变迁与针对性调整,对大国军事竞争的性质与影响进行探讨,突出军事竞争主体之间共同演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隐性"竞争特征。其表现包括战略层面的长周期与体系性,以及技战术与行动层面军事演进对战略稳定体系的作用。在此过程中,实力均衡的相对转移与技术条件及相应作战方式的改变,在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共同作用并影响大国军事竞争乃至整体战略博弈的表现,进而对冲突管控提出了不同要求。

    2021年04期 v.38;No.191 85-1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5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5 ]
  • 全球外交访问网络的形成与演化——基于大数据的社会网络分析

    陈冲;

    国家如何选择外交出访对象国?为何一些国家的外交出访更频繁,而另一些国家接待的外国来访更多?如何解释全球外交访问网络的形成和变化?既有研究着重关注访问国与接待国的双边层次和国家层次因素的影响,然而却在理论上忽视了潜在第三方因素和外交网络的结构性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则忽略了观察量之间相互依赖对模型估计造成的偏差,并且在数据上缺乏涵盖全球的外交访问信息。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将全球双边外交访问理论化为外交访问网络的形成过程,并将国家、双边和网络结构层次上的因素整合为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国家间双边外交访问如何推动全球外交访问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利用"全球事件、语言与语调数据库"(GDELT)的海量事件数据提取全球外交访问数据集(1979—2020),并借助最新发展的网络分析方法对理论框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除了国家和双边层次的因素之外,外交访问网络自身存在的对等性、优先连接、同质性、传递性等网络效应,同样驱动了全球外交访问网络在过去40年间的演化。本文的研究为系统理解全球外交网络的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框架和新的方法借鉴,并产生了一个新的基于大数据路径的全球双边外交互访数据集,对于外交政策和国际政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4期 v.38;No.191 120-15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9K]
    [下载次数:1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