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评论

“习近平外交思想”研究

  • 世界百年变局与中国经济外交

    江瑞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适逢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新时代中国经济外交面临的内外局势发生深广变化,机遇前所未有,挑战空前严峻。世界百年变局主要从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整体快速崛起、大国实力对比关系发生显著变化、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全面变革、区域合作格局正在加速调整等四大层面,促使新时代的中国经济外交必须坚持发展中国家身份定位,发挥发展中大国引领作用,拓展发展中世界合作空间;必须处理好大国特色与中国特色之间的关系,均衡发展大国经济外交,全力应对中美经贸冲突;必须实现从被动顺应到主动引领的身份转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全球治理体系全面变革作出贡献;必须顺应区域合作格局加速调整趋势,引领东亚在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基础之上,再创区域合作奇迹。

    2020年06期 v.37;No.187 1-2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20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31 ]

  • “特朗普主义”的终结?

    孙兴杰;

    自特朗普2016年上任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一系列急剧调整,造成了美国与世界关系的震荡。四年任期内,特朗普掀起了全球性的贸易战、从各种多边合作机制中"退出",修建边境墙,重塑美国的同盟体系,加剧对华战略竞争。这一系列外交行动既体现了特朗普总统强烈的个人风格,也折射出美国外交战略的转型,即特朗普主义。特朗普主义的核心理念是"美国优先",特朗普将商业的"丛林状态"和谈判法则转移到国际关系领域,助推了地缘政治回归的趋势,将大国博弈视为美国外交与安全战略的头等挑战,通过对等交易、极限施压等策略实现美国相对收益的最大化。特朗普主义强调发展美国的军事、经济等硬实力,以实力求和平,以发展求繁荣,推动产业回流美国。特朗普主义夹杂着里根主义、杰克逊主义以及尼克松主义的要素,标志着美国在冷战后从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从国际主义到孤立主义的周期性转变,以战略性收缩来消解"后美国时代"的挑战,调适美国内部矛盾,调整美国与世界的关系。特朗普主义尚未形成一种新的外交传统,但在国际关系处于历史性变革之际,其对美国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国际秩序的"极限施压",也有可能促成美国外交战略的变迁。2020年大选是对特朗普总统本人的投票,而非对特朗普主义的检测,特朗普主义的遗产将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因素,在一定时间内发挥重要的作用。

    2020年06期 v.37;No.187 2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1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9 ]
  • 身份政治、党争“部落化”与2020年美国大选

    刁大明;

    身份认同已成为当前美国政治的关键议题。美国政治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在国家和民族维度上的身份认同追求。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美国身份政治的焦点逐渐转换为族裔认同。相比于其他认同,族裔认同是决定个体政党归属最关键的因素。与之相应,两党也在不同程度上通过强化对族裔认同的回应来固化对相应群体选民的控制,进而导致政党政治对峙中的"部落化"。2016年以来,特朗普和共和党操作身份政治,以"白人至上"议程动员白人选民。在2020年大选中,新冠肺炎疫情为基于族裔认同的政党归属增加了变数,但仍难以根本改变当前美国的身份政治现实及其导致党争"部落化"的整体趋势。这意味着未来美国更难就国家前景形成明确的方向性共识,其国际角色和对外政策也将受到巨大影响、发生深刻改变。

    2020年06期 v.37;No.187 48-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下载次数:2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23 ]
  • 欧洲模式的韧性:新冠肺炎疫情与欧盟卫生治理

    杨娜;

    对于欧盟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欧盟官员、学者和主流媒体持批评或支持态度。而考察疫情下欧盟的表现,首先要了解欧盟卫生治理的历史发展和制度安排。欧盟卫生治理经历了萌芽、正式确立、细化完善、深化变革等阶段,欧盟主要机构在卫生治理中各司其职,如建立传染病的防控与监管网络,财政框架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欧盟应对疫情的诸种表现均是在欧盟卫生治理框架下行事。欧盟主要机构召集会议、发布报告、成立专家小组、下拨专门款项,协助成员国应对疫情并辅以刺激经济恢复的措施。欧盟还与联合国、世卫组织等国际机构加强多边合作,向周边国家和非洲提供医疗卫生援助。欧盟疫情治理体现出一体化模式的独特性,即明确且务实的权责分配以避免陷入治理困境、不同领域的状况造成治理水平差异、多元治理主体力图维持平衡关系以及凭借规范性权力提升软实力及其国际影响。不同于举全国之力快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的"强国家主义"和受限于国内政治、以保障正常经济活动为前提的"弱国家主义",欧盟结合自身特性探索出以多层级治理为特征的"第三条道路",其疫情治理凸显内部团结和对外强大的欧洲模式韧性。

    2020年06期 v.37;No.187 74-9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2 ]
  • 从民族国家到全球秩序:人工智能时代的世界政治图景

    封帅;

    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及其所引发的科技革命将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它不仅对现存的各种政治制度构成不同程度的冲击,而且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释放,人工智能技术将逐渐改变主权国家结构中的各种关键要素,通过引入新要素与创建新维度为世界政治的形态更替开拓新空间。从人工智能技术参与政治活动开始,世界大体上将经历四个阶段的政治形态演变。经过低度智能化社会的过渡之后,世界政治体系将在中度智能化社会阶段逐步超越人类对于政治概念的认知。理性的人类社会在选择政治形态时需要以至高的人类精神为底线,因此,以无政府状态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结合为特征的技术极权主义模式将是系统演进中具有重大风险的歧路。在人工智能技术水平与人类社会的思想认知较为成熟之后,在算法封建主义与智能化世界政府两种情境之间能够形成较为稳定的世界政治形态。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将会重新定义世界政治的范畴与内涵,推动我们所处的世界走向新的全球秩序。

    2020年06期 v.37;No.187 99-129+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5K]
    [下载次数:1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5 ]
  • 无问西东:古代东亚秩序研究的自我束缚与解脱

    陈拯;

    基于古代东亚历史经验,特别是所谓"朝贡秩序"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学界的新热点。这一议程的兴起有回应现实发展与学术竞争两方面的意图。对国际学术界几部代表性著作以及它们所引发讨论的检讨,展示了相关研究在知识生产与接受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就理论创新而言,它们在基本思路上大都潜藏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张力,或夸大东西差异,或忽视理论推广的空间。就政策思考而言,考虑到东亚区域的现实状况,"朝贡"和"霸权"都不符合中国外交的基本取向,其启发价值有限,甚至还可能成为话语陷阱。古代东亚区域政治是高度复杂的历史过程,学界要从"朝贡"中"挽救"历史,充分注意东亚历史在"朝贡"之外以及"朝贡"之内的复杂性与变动性,扎实推进历史比较。学者们要有"无问西东"的气度,突破由上述双重意图以及"东—西"二分思维所造成的自我束缚,警惕各种形式的自我中心偏见,积极推动对话互鉴,构建多元、包容的东亚秩序,发展基于东亚又超越东亚的国际关系理论。

    2020年06期 v.37;No.187 130-1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