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评论

  • 外交的本质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

    张清敏;

    外交是以和平方式实施国家对外政策的工具,其和平本质决定了外交手段与军事手段的根本不同。外交不是权力政治,也不是对外政策,而是按照一定规范和平处理国家间关系、落实对外政策的过程。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对于崛起大国的战略选择,不同的历史经验昭示:和平的外交战略而不是军事和战争战略,才是国家崛起的明智选择。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崛起的中国需要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坚持和平的外交战略,不是期待国家为外交准备任何成功的利器或其他实力资源,在国家强大之后展示武力,而是要充分利用好作为国家资源的外交工具。为此,不仅要关注和讨论外交,而且要把握外交的本质,从外交的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按照外交规律办事,注重制度创新,让外交资源尽其所能,让外交人员人尽其才。

    2016年04期 v.33;No.157 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49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322 ]
  • 朝核问题重估:僵局的根源与影响

    樊吉社;

    朝鲜半岛的任何重大事态都具有深远的地缘政治影响。冷战结束后的二十余年中,朝核问题历经多种形式的谈判,迄今仍未获得解决,但朝鲜的核武、导弹能力已经有了长足发展。朝核危机能否解决或者如何解决,极有可能重塑东北亚地缘安全格局,长远影响与朝核相关的各国之间的关系。探究朝核问题的未来,非常有必要重新评估与朝核相关的基本问题,即朝鲜是否已经拥有或者将要拥有可信、可靠的核能力?朝鲜核、导能力取得长足进展后是否仍有弃核意愿?美国应对朝核危机的政策是否已经发生了显著调整?本文认为,朝鲜的核武研发已经超越了"有"还是"无"的关键问题,进入了核武"多"还是"少"的阶段;多种迹象表明,朝鲜基本放弃了无核化的意愿;美国侧重管控朝核问题的后果,而不是着重解决朝核问题;朝核问题的未来发展必将牵动东北亚地缘政治环境的显著变化。

    2016年04期 v.33;No.157 3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1161 ]
  • 六方会谈再议:议程调整与机制建设

    成晓河;

    朝鲜第四次核试爆触发朝鲜半岛新一轮危机,并激发了学界重新审视停摆多年的六方会谈的兴趣。本文强调,朝鲜弃核的愿望以及国际社会能给予朝鲜的回报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关键因素。作为朝核问题的多边对话机制,六方会谈仍是解决朝核问题的无可替代的重要平台。本文尝试对六方会谈过去的成就与不足做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为推动会谈的重启,提出如下建议:(1)调整六方会谈的议程设置,并行推进朝核问题以及朝鲜半岛和平机制问题的谈判;(2)在六方会谈短期内重启无望的情况下,创设灵活的小多边磋商新路径;(3)重启后的六方会谈可考虑设立内生的、普遍性的约束性机制,增加成员国违约成本,提高会谈的功效。

    2016年04期 v.33;No.157 59-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276 ]
  • 国际石油贸易扩张与选举式威权政体的巩固——基于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的比较研究

    王晓玥;田野;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民主和威权相混合的"选举式威权主义"这一新型政体,一些国家的选举式威权政体至今仍保持稳定,比如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和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此类政体成功获得巩固的原因也日益引起关注。根据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一国相对充裕要素的所有者和使用者在国际贸易的扩张中获益,可增加其在国内政治中的影响力。因此,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石油贸易的扩张期,作为石油输出国,委内瑞拉和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石油要素所有者的经济实力得以增强,相较于其他群体,他们能够汇集更多资源以克服集体行动的困境,有效地利用政党、社会运动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进行选举动员。威权国家通常在能源领域拥有更大的干预性力量,石油要素所有者的组成通常由当权者决定,或者他们就是统治联盟的核心成员。该群体的收益得益于威权统治的保障,因此他们偏好于延续这一政体,在总统选举中努力帮助当权者胜出,而成功连任的当权者更容易渡过政治和经济上的危机,逐渐巩固其威权统治。

    2016年04期 v.33;No.157 7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8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24 ]
  • 网络空间国际冲突与战略稳定性

    刘杨钺;

    网络安全研究已逐渐从理论建构走向实证研究,许多早期建立的理论假设开始受到质疑和挑战。以往研究认为,网络技术的发展会严重损害国际体系的战略稳定性,带来国际冲突的升级,乃至颠覆原有的政治权力结构。以此为背景,本文从回应策略、冲突升级、能力分配等角度对国家间网络冲突事件进行了实证考察,探讨了网络冲突对战略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研究发现,此前关于网络冲突削弱战略稳定性的假设并没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充分支持,网络空间的安全互动造成的不稳定性是有限的。而相比此前理论所设想的不稳定因素,对网络空间更有可能带来安全威胁的是第三方因素和错误归因等问题。

    2016年04期 v.33;No.157 10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8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73 ]
  • “基地”与“伊斯兰国”的战略差异及走势

    周明;曾向红;

    在当前国际恐怖主义发展态势中,"基地"与"伊斯兰国"分庭抗礼,存在明显的竞争。两者所追求的战略目标明显不同,"基地"旨在通过进攻美国等"远敌"以扩大自身的支持基础,而"伊斯兰国"则在于巩固并扩大其建立的所谓"哈里发国家",因而它们的行动战略也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攻取领土的态度、对于大众支持的立场以及对待下属组织和其他"圣战"组织的方式。行动战略不同,导致两者的发展前景也同中有异。"伊斯兰国"扩张迅猛,恣肆一时,但前景不妙,面临诸多困境;"基地"近年来行动能力有所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生存空间。为了更有效地打击国际恐怖势力,国际社会需要对两者采取差别化的应对措施和打击策略。而无论"基地"与"伊斯兰国"的走势如何,国际社会均须关注并认真对待它们在理念或思想层面构成的挑战。

    2016年04期 v.33;No.157 130-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1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318 ]
  • 书讯

    <正>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形象李玮等著定价:52.00元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本书基于大量事实数据对中国在俄形象进行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研究,系统呈现出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历史形象、政治形象、经济形象、商业形象和社会文化形象;并尝试通过两国文化的差异,解析中

    2016年04期 v.33;No.157 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