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评论

主题讨论·中南亚的战略考量

  • 世界政治中的“中南亚”:新的地缘政治图景

    宋德星;

    从宏大的世界历史图景来看,冷战后由苏联解体开启的实力中心动态转移进程以及"9·11"事件后美国对中亚和南亚地区的战略整合,可以被视为地缘战略思想传统和大国权势政治逻辑的自然延续。为此,把中亚和南亚视为一个战略聚合体——"中南亚",并将之置于21世纪世界政治中加以考察,揭示其地缘属性和蕴含的巨大的国际政治张力,对于当今中国来说尤其富有战略意义。

    2011年05期 v.28;No.12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7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269 ]
  • 中南亚能源政治博弈中的大国竞合

    余建华;

    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中南亚成为冷战后大国角逐博弈的战略舞台。油气储量丰富、出口潜力巨大的里海是各大国着力寻求的世界能源替补基地,而里海油气资源国自然也得以寻求"油气立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里海油气竞争不仅使中亚、里海乃至更大范围的中南亚地区成为大国在欧亚大陆战略争夺的敏感地带,也是21世纪全球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演变的聚焦点。中俄印三边合作有助于形成贯通欧亚内陆的油气管道网络,美国"大中亚计划"和上海合作组织在推进中南亚能源区域合作方面客观上存在异曲同工之处。超越零和思维,谋求互利共赢,当是中南亚国际能源政治演进之正道。

    2011年05期 v.28;No.124 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11 ]
  • 印度对中南亚地区战略评析

    傅小强;

    中南亚是一个主要为中国学界使用的东方地缘概念,指与我国新疆相邻的中亚五国、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印度对中南亚有与众不同的历史文化感受和地缘认知。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方面的考虑,并以阿富汗为地区枢纽。印度的中南亚战略深受其战略文化的影响,也与印度的大国战略密切相关,是印度争取成为世界一流大国的重要一环。在中南亚,印度与美国协调多竞争少,有谋求亚洲均势和平衡中国的战略考虑。

    2011年05期 v.28;No.124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8 ]
  • 巴基斯坦的战略选择与战略困境

    沈宏;

    巴基斯坦自建国以来形成发展了以"伊斯兰"、"联盟"和"进攻性防御"为核心内容的战略选择。在追求权力和安全的过程中,巴基斯坦与对其至关重要的三个国家存在矛盾和冲突。与邻国印度和阿富汗的对抗和摩擦以及与最强大盟友美国的不和,造成了巴基斯坦难以纾解的战略困境。未来巴基斯坦依然要在这种战略困境中面对其历史宿命。

    2011年05期 v.28;No.124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9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92 ]

情感、认同与对外关系(下)

  • 中国对外政策舆论研究现状的思考

    张传杰;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舆论调查数据逐渐增多,以及新生代学者的出现,中国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国内学者的三篇近作为代表展开分析,发现相应的研究具有三个共同的理论出发点,即舆论与政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普通民众的对外政策舆论是有序的,舆论调查是一种有效测量政治态度的工具。由于学科发展的滞后以及缺少调查数据,目前国内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仍面临诸多亟须解决的难题:数据驱动的研究,内在效度,外在效度,以及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脱节。从长远来看,加强有中国视角的对外政策舆论研究,需要长期的多元化的调查数据储备,而在短期内大样本调查数据不能获得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易得群体的样本,灵活采用不同的调查设计,开展一些小样本研究,这可能是今后几年国内学者可以尝试的科研路径。

    2011年05期 v.28;No.124 4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87 ]
  • 从民意调查看中国的对美外交和中美关系

    谢韬;

    美国在中国外交决策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因此中国的决策者、学者和媒体对美国的一举一动几乎都给予高度关注。这种关注的后果是中美关系似乎变成了"被事件所左右的"、非常不稳定的双边关系。然而民意调查数据表明,普通美国人对中美关系诸多方面的感知和观点非常稳定,只有在出现大量新的信息或者发生重大事件的情况下才会明显变化。民意调查结果还显示,尽管中国政府对美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公共外交,但是这种"魅力攻势"似乎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普通美国人对中国的情感总的来说比较冷淡,并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威胁。情感和威胁感知对他们是否支持与中国保持接触有着显著影响。

    2011年05期 v.28;No.124 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下载次数:1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52 ]
  • 中国学者对中欧关系的认知及影响因素——基于2010年“中国人看欧盟”调查的实证研究

    董礼胜;

    文章基于2010年"中国人看欧盟"的调查结果,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中国学者对中欧关系的认知状况,同时结合国际政治心理学中认知学派的视角,主要分析了影响中国学者判断当前中欧关系友好程度的因素,为更好地理解学者的态度形成和改变提供初步依据。研究表明,在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上年的年收入水平后,中国学者的个人对欧盟印象、首选的最重要信息源、最重要信息源关于欧盟的信息是否正面、是否参与过中欧学术交流或合作、研究或教学领域是否与研究欧盟或欧洲相关、是否去过欧盟国家等因素均能显著影响其对中欧友好程度的评价,也正是这些因素反映了学者在认知过程中所接触到的认知环境。另外,学者的专业水平(包括对欧盟基本知识的知晓程度或对欧盟了解程度的自评)并没有造成群体内部在中欧关系友好程度评价上的显著差异。

    2011年05期 v.28;No.124 7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5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16 ]
  • 中国城市居民国际信任的来源——一项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

    陈定定;张莉;王正绪;

    基于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数据,文章描述和分析了中国城市居民对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的信任程度及其学理和政策启示。个人和社会经济变量对中国居民对国际上主要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信任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本国人民对他国印象的好坏和信任度的高低对国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际信任对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社会中的"软实力"也相当重要。

    2011年05期 v.28;No.124 8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6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78 ]
  • 知识扩散、国家学习与国际权势的根本性变迁

    刘世强;

    国际权势变迁一直是世界历史演进的常态,权势结构的变迁不仅意味着大国之间的权力转移和兴衰更替,而且影响着国际秩序的瓦解和重构,甚至重新界定国际规范、交往准则。知识扩散与国家学习构成了国际权势变迁的基本动力。现代知识首先产生于西方,而后开始了不可避免的扩散过程。伴随着西方的军事扩张、商业交往和传教活动,各种先进技术、制度和理念也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开来。非西方世界正是通过长期学习这些现代知识积累起了相对强大的国家能力。二者结合共同造就了国际权势的根本性变迁,即西方统治的相对衰落和非西方世界的显著兴起。

    2011年05期 v.28;No.124 9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29 ]
  • 安全认知的变化与法国在非洲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

    孙德刚;

    安全认知主要受国家安全战略思维、受威胁的海外利益以及核心决策者个性特征三个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一国海外军事基地的战略调整。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基地旨在保护其海外经济利益、文化利益、政治利益、侨民利益和军事利益,是其投射军事力量、干预非洲事务、传播法国文化和提升政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2007年萨科齐担任法国总统以来,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基地日益呈现出"机动化"、"欧盟化"、"本土化"、"公共化"、"集中化"和"新型化"特点,其战略调整折射出法国安全认知的变化,包括国家安全战略思维的变化、对"危机弧"地区海外利益的重新认知和萨科齐"新多边主义"思想。2011年3月以来,法国在利比亚和科特迪瓦两地同时用兵,表明萨科齐政府不再坚守传统的非洲法语区,而是根据"危机弧"地区海外利益的变化重新部署军事基地。

    2011年05期 v.28;No.124 11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7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267 ]
  • 试析软法在国际法中的勃兴

    万霞;

    软法是晚近国际法发展进程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种现象。作为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文件,软法在国际法上的勃兴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全球性问题的大量集中出现、国际组织的保障和软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软法在国际环境合作、世界卫生合作、北极地区治理等国际法的多个领域得到了实践和运用。软法不仅宣示了国际社会的普遍价值和道德理念,也推动了国际立法的形成和发展,是国际关系诸领域解决问题的一种现实途径。

    2011年05期 v.28;No.124 131-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0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221 ]

学术评论

  • 国际关系学科中研究方法的应用分野——对2005—2009年《国际组织》杂志的数据分析

    漆海霞;

    在国际关系学界,每位学者都必须了解研究方法。为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应用分野,笔者对2005年至2009年《国际组织》杂志的文章进行了数据分析。研究发现统计方法在《国际组织》的应用比重最高,其中多数使用统计方法的文章都采用了推断统计。此外,采用综合方法的文章越来越多。最后,选取《国际组织》不同研究方法的论文为案例,文章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发现不同方法各有短长,研究人员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当的方法。

    2011年05期 v.28;No.124 14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1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228 ]

学术动态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凌胜利;聂文娟;

    <正>2011年10月22-23日,由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与美国的中国政治研究学会(The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tudies)联合举办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中国与国际体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中国等国的4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2011年05期 v.28;No.124 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38 ]
  • 学术简讯三则

    <正>"中国周边安全与治理:理论、经验与问题"青年学者论坛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1年6月4日会议主要讨论了四个主题:周边战略的理论新思维,中国崛起与中国外交,周边地区热点与中国应对,周边治理与东亚地区合作。金融危机后,东亚权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权力地位的变化要求中国推行新的周边

    2011年05期 v.28;No.124 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4 ]
  • 下载本期数据